林建享紀錄片工作者
完成千年來蘭嶼達悟族傳統船隻首次划向台灣的歷史航行
圓夢起步金 做好了船,怎麼不划呢?
夢想計畫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執行進度
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林建享是一位專職紀錄片工作者,在1989年學校畢業初執攝影機到蘭嶼拍攝紀錄片,即與這「人之島」以及當地達悟族結下不解之緣。夢想的開始是在2001年,為台中科博館所建造的第一艘以蘭嶼的樹材,並由9位老中青三代達悟族人親手打造的達悟族cina’tkelang(傳統10人大船)完成時,最老的長者突然對大家說:「朋友們!我真的很想把它拿到海裡去呢!」,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林建享的心中。
在1997年參與蘭嶼飛魚季大船出航捕魚時,林建享邊划邊想著,「為什麼不讓大家看這樣的大船是怎麼建造的呢?在台灣,它不應該只是博物館裡一件物質文化的展示而已!」為讓台灣民眾目睹達悟族傳統大船建造過程,歷經三年田野調查與籌備,在2001年科博館的「南島語族特展」中,完成這項計畫。當時林建享蹲在美麗大船旁,長者的話再次浮現腦海,「是啊!為什麼不能划呢?」他也這樣問著自己。因此一個計畫的完成,開始了另一個夢想。
蘭嶼曾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,在時代洪流裡成為非自願的被統治島嶼,被迫從石器時代直接掉落進入核子時代的島嶼民族,儘管蘭嶼為台灣的一部分,卻始終隔著海峽,有著難以跨越的距離。林建享在田野調查中發現,過去達悟族曾划著大船航向菲律賓與印尼巴丹島,但卻從未有划向台灣的紀錄,因此他希望藉由一半台灣一半蘭嶼,共同造舟、一起划著大船的方式,拜訪台灣,讓這段航行成為不同社會文化可互相觸摸、認識的文化航程。
林建享說,做一件透過許多人一起參與的計畫,彼此學習;台灣的人理解原住民中處事與做事方法的脈絡與節奏,而讓蘭嶼的達悟人,也了解現代社會運作規範中的操作程序,相信這樣的相互認識將會是美好的。
「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」將協助林建享KEEP ROWING划向台灣計劃,讓達悟民族沉寂的海洋文化生命力,從臂膀、船槳的破浪中再現!
執行進度
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林建享率領達悟族人完成史上最大尺寸的拼板舟-「ipanga na」(意思是「從這裡到那裡,再從那裡更往前去」),並且於2007年7月31日完成自蘭嶼划向台灣的歷史航程。
長1016公分、寬170公分、高270公分,可乘坐12~14人的拼板舟自2007年6月20日早上4時30分由蘭嶼朗島出發,2007年6月20日下午5點30分抵達台東海濱公園,之後北上停靠花蓮、宜蘭及基隆,並於2007年7月29日下午5點抵達台北縣淡水漁人碼頭,2007年7月31日停靠最後一站-台北市大佳碼頭,2007年8月1日起於台北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展示。此行共計航行一個多月、約40個日子,航行600多公里。